在亞運會即將到來之際,如何做好開幕前的志願者培訓工作,如何充分發揮志願者的積極作用,是志願者組織和服務工作面臨的又一挑戰,也是廣州亞運會能否成功舉辦的前提之一。 然而“缺乏社會認知”、“對志願者缺乏足夠的關心和了解”、“需要更多的規範和激勵措施”卻是目前志願者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作為距離廣州亞運會100天倒計時系列活動之一,“志願中國·和諧亞洲”奧運亞運推動志願服務發展國際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內外的300餘名志願服務研究專家、學者和志願者代表就志願服務活動的經驗進行交流和討論。

  “如果按每小時報酬為20元計算,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志願者們累積工作已經超過上億個小時,也就是說他們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如果用經濟數據來統計的話則是超過40億元人民幣。”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鄧亞萍說,志願者們為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成功舉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然而,根據廣東省志願者事業發展基金會等單位聯合對廣東省志願服務的調查顯示:“33.5%的人參加志願服務還是受到阻力,心存顧慮的。這主要在於有些人誤解志願者是為'出風頭';或者誤解志願者是'廉價勞動力',隨意支配斥責,毫不尊重,這令滿懷愛心而來的志願者非常傷心;再有就是有些媒體宣傳時隨意拔高志願者形象,讓人覺得志願者'可敬不可愛'。”

  其次,“人員流失率高一直是製約志願服務發展的瓶頸之一。相對於一般志願者的管理,大型賽事志願者管理更具難度”。 而“亞運會的不可重複性,志願服務的責任重大性及單調重複性,志願者的隨意性及復雜性更需要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持續採取高效的激勵方式來吸引和保留志願者,以降低人員流失帶來的損失”。

  “由於聯繫以及後續的激勵作用不到位,很少有人能夠願意長期或者定期做志願者,大多數人都是臨時志願者,有的人確實是因為沒有時間,而更多的人卻是因為已經'做夠了'、'做煩了'。”來自新加坡國家志願者慈善中心原志願者管理顧問兼培訓師梅英建議,應當建立志願者的管理機制、志願者離開時的評估機制。 此外,也需要建立良好的與志願者間的聯繫、互動機制,需要讓組織系統化,需要培養一些項目管理者來做這些事情。

  對於人員的評估和激勵,專家建議“制定相應的組委會內部法規來規范志願者的行為;安排與志願者一起工作的正式員工對志願者活動進行評估,根據評估與監督結果,從各個維度來激發志願者的內在參與動機;在管理的不同階段採取不同的激勵方式;並且多種激勵方式相結合;注重團隊精神的建設”。

1 2 下一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怪怪大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